关于广西高工效农药及施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2017年度考核结果的公示
发布时间:2018/1/5 10:49:21发布者:广西田园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及《关于组织开展广西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17年度考核的通知》的要求,我单位于2018年1月4日组织开展了广西高工效农药及施用技术重点实验室2017年度考核工作。本次参加考核的自治区重点实验室仅为广西高工效农药及施用技术重点实验室1 家,该重点实验室年度考核结果在本单位排第1位。现将实验室考核结果在本单位予以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如对公示内容有异议,请以书面形式,并署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于2018年1月11日前邮寄或直接送到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项目部。地址:广西南宁市科园大道西九路2-1号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420办公室,邮政编码:530007,联系电话:0771-2311390。匿名异议不予受理。
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2018年1月5日
实验室名称 |
广西高工效农药及施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
考核结论 |
√优秀 □合格 □基本合格 □不合格 |
考核排序 |
在本单位排第1位。 |
一、实验室年度研究目标内容完成情况 |
|
该重点实验室以“高工效农药及施用技术”为研究方向,开展病虫草害防治新农药、新设备、新技术和推广服务新模式的研究,发展思路清晰,定位明确,研究重点突出,尤其是在高工效农药产品、智能植保施药设备及使用技术、现代植保服务模式等领域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发展潜力巨大。 2017年,实验室新增立项课题24项,其中国家级1项、自治区级3项、市级2项、自主研发项目15项及企业委托项目3项,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要科研任务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实验室开发的氯虫苯甲酰胺等9个飞防专用超低容量液剂获农业部登记,已具备水稻、甘蔗、小麦、玉米、花生、柑橘、番茄等作物病虫害飞防全程解决方案;开发了14个高工效药肥产品获农业部登记,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其中“高效省工甘蔗杀虫药肥关键技术”成果荣获2017年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成功开发了背负式电动低量喷雾器、担架式动力喷雾机、风送式动力喷雾机及喷杆喷雾机,2017年合计投放市场9800台;积极探索新型现代植保服务模式,建立“农博士服务联盟”,推进组建打药队3000余支,完成水稻、小麦、甘蔗、玉米等作物统防统治作业面积520万亩次。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推动了产业发展与进步。 通过上述工作,实验室完成了各项建设及研究工作,达到预期目标。
|
|
二、实验室建设基本情况(包括研究工作和成果水平、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等内容。) |
|
实验室聚焦高工效农药与施用技术领域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技术研究和技术推广模式创新,研制出高工效药剂25个、药械4个及集成应用技术,其中开发的无人机施药技术引领我国航空施药技术的发展,研发的药肥、智能药械等多项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制定国家标准2项、企业技术标准31项,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28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0件,申请专利9件;在国内率先开展现代植保服务模式探索,建立“农博士服务联盟”,通过采用智能化高工效施药设备及其配套药剂,提高了病虫草害防治效率及农药利用率。 在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在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队伍中抽调符合实验室研究方向的优秀人员76人组成实验室固定人员,其中高级职称8人,硕士学位以上人员35人。实验室实行学术委员会指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实验室主任由依托单位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担任,负责实验室的发展规划和运行机制;研发队伍以中青年为主,创新思维活跃、结构合理、稳定;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西专家服务基地”、“广西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多个高层次人才引进平台,制定了人才引进和培养制度。2017年,聘请 “水稻植保与营养技术开发特聘专家岗”特聘专家1名,培养博士后2人、硕士研究生4人,固定人员中晋升高一级职称3人。 在开放交流方面,作为主要发起单位之一成立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全国植保统防统治分会;作为国家高效低风险农药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单位与联盟成员组织开展技术合作与交流;先后与美国鼎峰饵剂有限公司、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广西大学、深圳远佳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合作,设置开放课题7项;开办“无人机操控手”和“先进植保技术推广员”培训班,培训合格无人机操控手33人、技术推广员218人;开放交流效果显著,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在运行管理方面,完善了《广西高工效农药及施用技术重点实验室管理制度》等实验室管理制度,人员岗位职责明确,日常管理科学有序。依托单位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对实验室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将实验室运行经费及建设配套经费纳入公司年度预算,投入科研经费1061万元;新建施药技术基础理论研究实验室300㎡,添置液相色谱仪、热熔喷雾制粒机、真空干燥箱、近红外光谱仪等仪器设备,进一步完善了实验室基础设施设备。
|
|
三、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对策建议 |
|
1.实验室网络平台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2.对外开放课题设置和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3.建议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加大对实验室人才引进的政策和资金扶持。
|